为您找到"
求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和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东欧剧变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从盟友转为普通国家关系,苏美关系从冷战和对抗转向缓和与合作,以1985年11月日内瓦首脑会晤为转折,美苏关系开始进入比较持久和稳定的缓和时期。两国在不同级别上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对话从此制度化。以东西方“冷战”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体制解体,被多...
冷战的特点是两极(美国、苏联)对立,属于其阵营的国家需要对该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相同的态度和对策,各国的独立性相对有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对所属阵营的消耗巨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苏东集团的瓦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迅速转换为一超多强的局面,这时社会更加多元化...
1、冷战时期及原因: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1946年3月5日,英国时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双方进行数次核裁军谈判,达成了一系列成果,到一九九零年,前苏联解体,一九九一年“华约”解散,冷战正式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欧盟”东扩,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各国变色之后,纷纷加入“欧盟”旗下,接受了大部分前苏联遗产的...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不可忽略。众所周知,冷战时期,苏联分别在东德(西部)、波兰(北部)、捷克斯洛伐克(中部)、匈牙利(南部)派驻了军队,统称“苏军驻东欧集群”。在苏美对抗高峰期时,驻守东欧的苏军兵力曾高达56.5万,且随时处于战备状态。80年代后期,苏联进行大规模裁军,驻守东欧的苏军部队有...
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盟友转变为冷战对手的历史变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作为同盟国,共同抵抗法西斯势力,形成了战时的合作关系。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这种合作关系很快转变为冷战时期的对立状态。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首先在于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分别...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2)材料二指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赫鲁晓夫试图通过缓和关系实现“美苏合作”,如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然而,苏联的扩张行动,如柏林墙建立和古巴导弹危机,显示了其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图。此时,美国凭借军事实力主导,如迫使苏联撤除古巴...
4. 地区冲突和代理战争: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干预各种地区冲突,通过提供军事援助、操纵政权、进行秘密行动等方式来争夺影响力。冷战最终于1991年苏联解体而结束,这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终结。整个冷战时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