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为什么要制定故意杀人罪-从中国法制史角度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为什么要制定故意杀人罪-从中国法制史角度

从中国法制史的发展上看,故意杀人罪均是各个朝代不可或缺的一项罪名,属于重罪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延续到现行刑法也不例外,对待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也是刑法中最重要的罪行,因此,延续历史而自然产生了故意杀人罪。

现代的故意杀人罪和四千多年前的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确信是4000年以前的话,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杀人偿命。4000以前杀人不一定犯罪,因为4000年以前此时是中国的夏朝时期。夏商周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总称为“禹刑”。《周礼·秋宫...

关于中国法制史《唐律》里面的一个问题。

谋杀只是指预谋杀人,并未付诸行动,而故杀是故意杀人,即已经杀人,假如谋杀付诸行动,人已经被杀,就该被划分到故杀的范围里了。所以,唐律里的谋杀罪行处罚比故杀轻!戏杀,是指在玩耍过程中不小心杀人,比如,把小孩丢起来玩耍,不小心没接住,小孩死了,这就叫戏杀!

司法考试法制史唐律的六杀与六赃

唐律规定了不同的处罚。谋杀人,一般减杀人罪数等处罚;但奴婢谋杀主、子孙谋杀尊亲则处以死刑,体现了对传统礼教原则的维护。故意杀人,一般处斩刑;误杀则减杀人罪一等处罚;斗杀也同样减杀人罪一等处罚;戏杀则减斗杀罪二等处罚。过失杀,一般“以赎论”,即允许以铜赎罪。另外唐律“化外人”原...

求有关中国法制史的相关文章(感受、介绍)!!!

谋杀人,一般杀人罪数等处罚,但奴婢谋杀主,子孙谋杀尊亲则处于死刑,体现了对传统礼教原则的维护。故意杀人,一般处斩刑。误杀则减杀人罪一等处罚。斗杀也同样减杀人罪一等出罚。戏杀则减斗罪二等处罚。过失杀,一般“以赎论”,即允许以铜赎罪。“六杀”理论的出现,反映了唐律对传统杀人罪理论的...

唐代保辜制度功能

保辜制是中国古代刑法为故意伤害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设立的一种特别的法律制度,其核心是犯罪嫌疑人对他人实施故意伤害行为后,在我国古代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被害人死亡,则按杀人罪论断;如果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被害人没有死亡,而过了这个期间死亡的,以伤害罪来定罪处罚。这就要求实施加害行为的加害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

我国古代夏商周时期法制史的概况及主要特点

中国法制史-夏商周 一、夏商刑罚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 关于夏代的刑罚制度的实际情况,多是后人的臆断或揣测,如"夏后氏一统天下,则有五种刑罚三千条"、"夏后氏的刑罚有五种,科条有三千"、""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 墨各千"等说法。 商代的常用刑罚主要有墨、劓、刖、宫、大辟等。 夏商刑罚制度的...

芈月传与中国历史法制史关联的知识点

2.区分故意(端)与过失的原则。秦律重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秦律中故意称为“端”或“端为”,过失称“不端”。故意犯罪处刑从重,过失犯罪处刑从轻。3.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秦律中把赃值分为三等:一百一十钱、二百二十钱、六百六十钱。对于侵犯财产的盗窃罪,根据以上不同等级的赃值,...

中国法制史的西周

①死刑、和肉刑:②赎刑:③圜土之制:相当于后世的监狱制度。④嘉石之制类似于拘役刑。 ①三赦之法:《周礼.秋官.司刺》: “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对年幼无知的未成年人、年迈体衰的老人和有精神障碍的痴呆者等三种人的违法犯罪,除故意杀人的重罪外,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为什么说中国法治有4000年的历史

即抢劫罪、贪污罪、故意杀人罪,昏、墨、赋三罪,都依法当杀。2.不孝罪。《学经•五刑章》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夏朝是早期奴隶制国家,民族血缘观念还相当浓厚,崇拜祖先神是人们共同遵守的重要习俗。而提倡孝道的根本用意是忠君。在奴隶主阶级看来,不孝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不忠会危及奴隶...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