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为什么搅拌可以分离而离心不行?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解离的目的质壁分离

A错误;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与DNA分离,B正确;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溶液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C错误;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D错误.故选:B.

噬菌体侵染实验,搅拌不充分只可能造成p32在上清液?为什么?

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出现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噬菌体侵染实验结论:噬菌体注入宿主菌细胞内的物质是DNA,释放出来的是跟原先感染细菌细胞一样的噬菌体。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2P标记噬菌体组中,搅拌时间长短不会对实验...

首先你要明白搅拌的目的是什么?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让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脱落。而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已经进入到细菌中了,所以搅拌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而你的疑惑不是搅拌时间的问题,而是保温时间的问题。保温时间过长会出现你说的“细菌裂解噬菌体从细菌里释放出来跑到上清液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一些问题

是A B,未分离的蛋白质外壳只会和大肠杆菌在下层,而且它本身也没有放射性 C自相矛盾了,离心时间越长,应该是上清液越没有较重的大肠杆菌 D 蛋白质外壳不可能被标记

高二生物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讲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目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 噬菌体含有DNA和蛋白质,用32S(32S有放射性)标记噬菌体,其实就是只标记了它的蛋白质 接着,让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将自己的DNA射进细菌体内,而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就留在细菌外,通过离心,细菌在下层,蛋白质外壳在上层(被...

若在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立马搅拌离心会怎么样?

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在保温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大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DNA还没有注入细菌内),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上清液的放射性会较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弱。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稍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故A正确;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放射性,故B错误;C、离心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噬菌体的蛋白...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分离细菌和噬菌体外壳,噬菌体的DNA已导入细菌内,所以分离DNA与蛋白质外壳,探究遗传物质的实质。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下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仅含T2噬菌体的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A正确...

高中生物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离心后得到的上层清夜和沉淀分别是什么_百 ...

由于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已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内,外部剩下较轻的蛋白质外壳,且离心后轻者在上,重者在下,所以上层为噬菌体,下层为大肠杆菌。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