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文言文而的意思和用法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人而无信,不知其也。4、表示...

古文中,‘‘而’’的意思及用法。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2.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6.表示修饰关系,...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义是什么?

现代含义用法:而ér(ㄦˊ)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连词(表平列,如“多而杂”。表相承,如“取而代之”。表递进,如“而且”。表转折,如“似是而非”。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

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

而[ér]解释:而是一个汉语字,读音有ér或者néng,基本意思是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出处:出自《说文》:“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具体原文如下:1、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

古文中 "而" 的解释及用法

而:ěr,表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修饰.这是虚词用法.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不译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

怎样区分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 ...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义及例句有哪些

译文: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例句:清代文学家袁枚《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译文:从今以后,我要再生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5、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例句:先秦《论语·子罕》:“岂...

语文文言文中的而古义有哪几种用法,应该怎么区别

3. 表(从……到……):从上而下。<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几种意思及例句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