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末次冰期局部冰期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火山爆发产生的蒸汽和热度可能帮助一些植物和动物熬过冰河时期,这一成果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物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冰河时期,又称冰期,是地球气候长期低温、极地冰盖覆盖大陆的地质时期,地球形成以来出现过多次冰期。冰期期间,温度下降,许多生物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亡或被迫迁徙。一些物种是如何在...
我国东部地区的邢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大理冰期和翻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大理间冰期。这些名词以及把武木期和大理期称为末次冰期、末次冰朔后的时期称为冰后期,已在地理学上广泛使用。一般认为,冰期的气候要比如今低3~7℃,降水量也比如今大。在地球史上的最后一个...
末次盛冰期,即26000至19000年前的晚更新世,见证了第四纪冰期中最接近现代暖期的寒冷阶段。那时,地球比现在更为严寒干燥,海平面因冰川扩张而下降了惊人的120米,为动物迁徙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路径。这一时期,尽管环境恶劣,但大型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却超越了现代。约在10000年前,北半球的大陆性冰帽...
比如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同时出土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的明德-里斯间冰期,据铀系法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及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西宁市河谷平原内的主体沉积---低阶地沉积及上覆黄土堆积主要就是末次间冰期形成的。(据2008...
末次盛冰期海平面下降,日本海面积缩小,为冬季风提供的水汽减少; 末次盛冰期全球气温降低,且由于海平面下降,日本暖流进入日本海的通道缩小甚至封闭,暖流的效果减弱,日本海水温降低,甚至封冻,冬季日本海水分蒸发量大幅减少。
地球表面水分的循环:在太阳绕银河系公转周期的末尾,地球表面的大量水分会凝结成冰,从而引发大规模冰期。此外,尽管地球历史上三次大冰期的时间间隔与太阳绕银河系公转周期基本吻合,但在某些时期,缺乏冰碛层的确切证据,这可能与古老岩层的深变质作用有关。综上所述,大冰期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这是WorldClim全球气候数据库(http://worldclim.org/)的数据下载界面:在界面中,可以看到history数据仅限于近期。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打开搜索框,重新搜索WorldClim 2、点击WorldClim1.4 3、拉到底部,点击paleo-climate 4、在这里,你可以选择自己所需的数据 全新世中期:末次盛冰期和末次间...
冰期与地磁强度变化冰期、间冰期为105a的旋回,比大冰期短3个量级,一般认为它是米氏周期的结果,但有很多问题用米氏理论解释不通,如近73万年来青藏高原被公认为有3次冰期,即末次冰期(1~7万年前)、倒数第二次冰期(13~30万年)和倒数第三次冰期(50~72万年),其时间间隔远超过10万年,用米氏理论不好解释。
Science: 太阳辐射在间冰期末期激发的气候突变 气候突变是以短时间尺度内发生剧烈的气候变化为标志,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对现代以及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长期以来,大量的古气候地质记录显示在末次冰期发生了广泛的气候突变事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较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
没有中仙女木期这个说法,只有最老仙女木期,老仙女木期和新仙女木期,这三个时期是末次冰期中的最后三个冰段,在最老仙女木期与老仙女木期之间的间冰段是伯灵振荡(14670年前-14000年前),时常约670年;在老仙女木期和新仙女木期之间的间冰段是阿勒罗德振荡(13700年前-12900年前),时常约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