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马拉美《牧神午后》的原文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马拉美《牧神午后》的原文

Stéphane Mallarmé (1842-1898)L'APRÉS-MIDI D'UN FAUNE, 1876 - The Afternoon of the Faun - inspired Claude Debussy to compose his Prélude à l'aprés-midi d'un faune (1894); choreographed and danced by Nijinsky for Diaghilev's Russian Ballet in 1912 L'après-midi d'...

牧神的午后(牧歌)

我们先来看由原杭大中文系飞白教授翻译的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象征主义代表作《牧神的午后》。有耐心地可以化点时间好好地阅读。牧神啊,幻象从最纯净的一位水仙 “或潜入水中……”一切都烧烤得昏昏沉沉,看不清追求者一心渴望的那么多姻缘 让那条响亮、虚幻、单调的线就此消逝。啊,狡诈的芦笛、逃遁...

牧神的午后——斯特凡·马拉美

《牧神的午后》是马拉美的一部长诗,历经十余年创作,于法国诗坛引起轰动。在这部诗作中,马拉美通过大胆的幻想描绘了神明、仙女的世界,展现出一种纯粹的美,体现了他对于诗歌的迷恋与热情。诗歌中的“牧神”象征着理智的现代社会的对立面,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反映了马拉美对于梦境与现实、自然与...

牧神的午后诗歌

马拉美笔下的《牧神的午后》描绘了一个迷人的梦境。故事中,牧神表达了对林泽仙女们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她们永生的向往。空气中的轻柔、淡雅之色与牧神的疑问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朦胧的画卷。牧神不禁怀疑,他所爱的是否只是一个梦。他思考着,也许他评价的女性形象不过是心中虚妄愿望的生动描绘。...

马拉美马拉美诗歌欣赏

牧神的午后牧神:林泽的仙女们,我愿她们永生。多么清楚她们轻而谈的肉色在空气中飞舞,空气却睡意丛生。莫非我爱的是个梦?我的疑问有如一堆古夜的黑影终结于无数细枝,而仍是真的树林,证明孤独的我献给了我自身——唉!一束祝捷玫瑰的理想的假象。让咱们想想……也许你品评的女性形象只不过活生生画出了你虚妄的...

牧神的午后音乐

《牧神的午后》是德彪西最早的不朽名作,这首前奏曲作于1892—1894年,由古斯塔夫·多莱指挥首演于1894年12月22日。此曲为马拉美的同名诗而作,原计划还要写间奏曲、终曲。此曲完成后,因已囊括了马拉美诗的内涵而放弃了原计划。马拉美的诗描述了半人半羊的牧神午睡方醒,女妖玫瑰色的肌肤仿佛在他...

L'après-midi d'un faune 牧神的午后

《牧神的午后》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凡·马拉美所作的田园诗,描绘了午后时分牧神的梦境和渴望。此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牧神回忆梦境中的仙女,第二部分描写他追求仙女而未果,最终通过饮酒与睡眠求得慰藉。马拉美的诗行间充满各种象征意象,创造了一幅森林中午后的昏睡图景。诗的结构独特,音乐、...

牧神午后内容简介

《牧神午后》的内容简介如下:主题与背景:《牧神午后》描绘了夏日午后,森林中牧神突然出现的场景。牧神的出现令女神惊慌逃离,只留下纱巾作为遗落的物品。这部作品是受德彪西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启发而创作的。音乐表现:乐曲开始时,长笛的简单旋律如同牧神的曲调,悠扬而富有...

《牧神的午后前奏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894年12月22日,《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在巴黎首次公演,所有的观众都沉醉在德彪西如梦似幻的曲境里,为这种朦胧的音乐效果而深深着迷。这首曲子是根据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诗作改编的,故事描述一位半人半羊的牧神,刚从夏日午睡的梦中醒来,他缓缓吹起笛音,忽然看见水边草丛间的精灵,他分不清...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