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富县地区具有形成上倾遮挡岩性-地层圈闭、差异压实鼻状构造-岩性复合圈闭、透镜体型岩性圈闭等隐蔽油气圈闭的有利条件,为油气的聚集成藏的提供了有效的场所。 (二)主要油藏模式类型及特征 1.主要油藏类型 关于油气藏类型的划分,目前世界各油气田的划分方案达数种非常多。但归纳起来,一般把油气藏主要划分为构造...
4)阿瓦提断陷东斜坡。阿瓦提断陷是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的生油坳陷,生成的油气必然向其东部斜坡运移、聚集成藏,应引起注意。(3)大型压性、压扭性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以来是一个压扭性盆地,因此,在其边缘、内部发育了多方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这些断裂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了重要的控制...
这种成藏模式要求在不整合面形成后再次埋藏,其下烃源岩仍具有生烃能力,油气藏规模受控于火山岩风化体地层圈闭规模和油气聚集量,风化体厚度控制着火山岩风化体地层圈闭的纵向规模,火山岩风化体平面规模控制地层圈闭大小,根据风化体、正向构造和有效烃源岩条件耦合确定该类成藏模式有利区。如准噶尔盆地陆东上石炭统...
根据多旋回改造型的华北盆地油气成藏资料分析,我们认为成烃成藏找油领域约有6个。一是以任丘古潜山油田、千米桥古潜山油田为代表的“新生古储”型油藏,油源来自第三系。二是第三系“自生自储”、“复式油气聚集带”油藏。这两个时期的油藏是毋庸置疑的石油勘探领域。三是中—新元古界燕山坳拉槽原生油气藏领域...
由于早期盆地相对稳定,中晚期构造强烈,对于油气藏生成、运移和集聚成藏方面,盆地的沉积演化方面,储层的致密化和破裂作用方面等都存在与国外同类沉积盆地特征上的重大区别。 因此,中国海相盆地相对于全球范围来讲主要特征是:盆地发育时期早、烃源岩时代老、稳定地块小、构造活动期次多、晚期构造活动性强烈(表2-64)。
塔河油气藏的形成总体分为三期: 第一成藏期: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位于塔河油田西南部的满加尔坳陷及其斜坡地区寒武系—中奥陶统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大量油气排出并向阿克库勒凸起运移,在本区下奥陶统中形成相当规模的油气聚集。 第二成藏期:海西晚期,这个时期是本区主要成藏期。满加尔坳陷及其斜坡...
6)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盆地发育与前陆盆地收缩阶段。 7)新近纪—第四纪大规模隆升及盆地萎缩改造阶段。 因此,南方海相中古生界盆地是多旋回的复合残留盆地,尤其是燕山、喜马拉雅陆内造山运动的改造,破坏了盆地的完整性及海相原始含油气系统,导致油气的再分散与再聚集,油气成藏条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 中国南...
(4)油气运移远 油气具长距离运移的特征,油气纵向可穿过几个地质时代,横向可运移几十千米至上百千米。(5)多成藏模式 古生界为主要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聚集在多时代储层中,形成了多种模式:1)古生古储:古生代生成的油气又储集在古生代地层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2)后生古储:喜马拉雅期生成的油气...
四川盆地厚坝油砂矿就是古油藏多期破坏成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岩是在奥陶纪进入生油阶段,开始生油。志留纪末进入生油高峰期,开始大量生油,此时由于加里东运动旋回龙门山区表现明显,形成天井山隆起带,此时震旦系的油气运移至此,形成天井山古油藏。印支期既是震旦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大量运移、聚集的高峰...
表明该区肯定存在过油气运聚过程,只是由于多种地质因素的制约,尚未聚集成藏。1974年石油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在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并于1977年3月开始进行斜坡带深水区的钻探工作,先后在该带深水区部署钻探了莺1井、莺6井及莺浅2井。从此拉开了在莺歌海盆地进行实质性油气钻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