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什么人才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清穆宗同治经历了哪些事件?同治在位期间对清朝有什么功绩?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培养洋务人才 开办外国语学校、实业学堂、近代军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同治朝新总理...

洋务运动有哪些成果

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1、爱新觉罗·奕欣。奕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运动的首脑人物。2、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

概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洋务派办的民用工业企业,除少数为政府出资的官办者之外,大多为官督商办。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在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上虽有差别,但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为培养翻译人员,清政府于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与废除科举制谁先?

应该是京师同文馆在前,京师同文馆最开始好像是为培养处理洋务事物的人才而设立的,应该在1862年7月,废除科举制式被迫的应该在1905年。

洋务派创办的学堂有哪些

二、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广方言馆创设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设,以培养翻译人才。广方言馆仿照同文馆设立,是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拔邻近地区十四岁以下的文童,聘西人及内地品学兼优之举人、贡生教习。同治六年(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并于同治八年(1869年)将广...

列举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

洋务运动好处都有什么啊?

⑽于是,洋务派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了改革。首先,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学习外文,主要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1864年,两广总督瑞麟在广州设立同文馆,各自招收当地少年入馆学习外语,使中国扩大了对世界的了解,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为中国向近代化的迈进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

近代同文馆教育和古代教育不同的原因

1、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近代世界发展急需科技人才。中国要跟上世界,就必须革新教育。2、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咸丰十年(1860)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同时恭亲王奕䜣等人建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同文馆。3、同治元年(1862)七月...

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全国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用来培养科学、军事、翻译人才。著名的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也于1862年建立;翻译及出版西书,推广西学;在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他们大多成为日后中国的重要人物。.结局影响及原因 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新式教育(...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举措有哪些

(一)创办新式学堂 “据现有资料统计,从1862年奕奏请创办北京同文馆和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到1894年在烟台创办烟台海军学堂,30多年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24所”。这些学堂大致可以分为语言类学堂,军事类学堂和技术类学堂三种类型。1.语言类学堂。奕等在《奏设同文馆...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