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中国上三叠统土隆阶综合研究报告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3 土隆阶界线标志 根据Orchard & Tozer(1997)和Krystyn,et al.(2002)研究,卡尼阶与诺利阶的界线位于上和下Epigongdolella primitius之间; Orchard et al.(2000)还曾建议将卡尼阶与诺利阶的界线放在菊石Kla-mathites macrolobatus带和牙形石Metapolygnathus communisti带...
土隆阶是中国上三叠统上部的一个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工作组于 1999 年 12 月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提出,阶名源自本阶命名时确定的层型剖面所在地: 西藏聂拉木县土隆村。土隆阶大致相当于 《国际地层表》中的上三叠统诺利阶至瑞替阶。经过课题组 (姚建新等) 研究,取得以...
至我国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时 (2000 年) ,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 《国际地层表》显示,当时国际上的建阶工作已初具轮廓,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下统的上部、中统的下部和上奥陶统、志留系的顶部及第四系尚未完成建阶工作外,其他各系、统均已完成建阶工作。据该表,已有 80 个阶被命名,其中只有 31 个阶完...
双壳类定年意义远不如菊石类,但是安多 109 道班剖面的晚三叠世双壳类组合面貌在种一级的程度上可以与云南西部地区早、中诺利期的双壳类动物群 ( 马其鸿等,1976) 、缅甸北部那A地区晚三叠世诺利期动物群 ( Healey,1908) 对比,也可以与喜马拉雅珠峰地区的晚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的种很好地对比。特别是 Indope...
中国鱼龙化石发现和研究都较晚,第一件鱼龙化石是1964年杨钟健命名的茅台混鱼龙(mixosaurus mao-taiensis)。1964年的希夏邦玛峰科学考察中,在西藏定日地区发现鱼龙化石,1966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队在聂拉木县土隆地区采集到一件大型的鱼龙,被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1965年,安徽巢县...
总的来说鱼龙在2至4米之间(不过一些种小一些,有些种长于4米)。它的头像海豚,拥有一个长的、有齿的吻。鱼龙嘴巴长而尖,上下颌长着锥状的牙齿,整个的头骨看上去像一个三角形。像今天的鲔鱼它的体型适于快速游泳,椎体如碟状,两边微凹,一条脊椎骨好像一串碟子被串在一条绳索上,尾椎狭长...
中国鱼龙化石发现和研究都较晚,第一件鱼龙化石是1964年杨钟健命名的茅台混鱼龙(mixosaurus mao-taiensis)。1964年的希夏邦玛峰科学考察中,在西藏定日地区发现鱼龙化石,1966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队在聂拉木县土隆地区采集到一件大型的鱼龙,被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1965年,安徽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