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中国上三叠统土隆阶综合研究报告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中国上三叠统土隆阶综合研究报告

在研究剖面上,麦龙岗组与下伏地层下-中三叠统查曲浦组(T1+2ch)呈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甲拉浦组(T3-J1j)整合接触; 出露总厚度为1787~1895 m; 产有大量厚珊瑚(Procycloitid-ae)化石(夏金宝,廖卫华,1986),另外还发现了双壳类、水螅类、腕足类和腹足类及牙形石; 其中重要的双壳类有Ha...

中国上三叠统土隆阶 ()

土隆阶是中国上三叠统上部的一个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工作组于 1999 年 12 月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提出,阶名源自本阶命名时确定的层型剖面所在地: 西藏聂拉木县土隆村。土隆阶大致相当于 《国际地层表》中的上三叠统诺利阶至瑞替阶。经过课题组 (姚建新等) 研究,取得以...

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

在聂拉木地区,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是连续沉积还是不连续沉积,即是整合的还是不整合的,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其核心问题是:该区是否存在上二叠统长兴阶地层?经本次区调工作,认为区内三叠系与二叠系的界线应属整合型、连续接触关系。理由包括以下三点。1.生物地层的连续性 以聂拉木县土隆剖面为例,...

任务来源及执行情况

至我国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时 (2000 年) ,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 《国际地层表》显示,当时国际上的建阶工作已初具轮廓,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下统的上部、中统的下部和上奥陶统、志留系的顶部及第四系尚未完成建阶工作外,其他各系、统均已完成建阶工作。据该表,已有 80 个阶被命名,其中只有 31 个阶完...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西藏菊石和印度海扇地理分布及其古地理意义

插图1 安多 109 道班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碎屑岩组菊石层位 ( 剖面 26P7) 王义刚等 ( 1976) 将珠峰地区的菊石动物群识别出 5 个菊石带。Metatibetites acutus 是中诺利阶下部 Indojuvavites angulatus 菊石带的分子。因此,按照 109 道班的化石群和沉积相,上覆在产菊石 Metatibetites acutus 地层以上的一...

鱼龙的外形

中国鱼龙化石发现和研究都较晚,第一件鱼龙化石是1964年杨钟健命名的茅台混鱼龙(mixosaurus mao-taiensis)。1964年的希夏邦玛峰科学考察中,在西藏定日地区发现鱼龙化石,1966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队在聂拉木县土隆地区采集到一件大型的鱼龙,被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1965年,安徽巢县...

鱼龙有哪些特征

总的来说鱼龙在2至4米之间(不过一些种小一些,有些种长于4米)。它的头像海豚,拥有一个长的、有齿的吻。鱼龙嘴巴长而尖,上下颌长着锥状的牙齿,整个的头骨看上去像一个三角形。像今天的鲔鱼它的体型适于快速游泳,椎体如碟状,两边微凹,一条脊椎骨好像一串碟子被串在一条绳索上,尾椎狭长...

鱼龙的资料

中国鱼龙化石发现和研究都较晚,第一件鱼龙化石是1964年杨钟健命名的茅台混鱼龙(mixosaurus mao-taiensis)。1964年的希夏邦玛峰科学考察中,在西藏定日地区发现鱼龙化石,1966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队在聂拉木县土隆地区采集到一件大型的鱼龙,被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1965年,安徽巢县...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搜索